相关阅读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
政府的助手 事业的推手 会员的帮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导 读
北京市规自委系统课题调研成果评审工作由委研究室负责安排,北京城市规划学会负责组织专家评审。2021年共申报课题132项,经过组织专家评审,评选出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为促进交流和提高,规划学会将选择部分课题摘编选登。有不妥之处,敬请留言指正。
一等奖
北京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研究调研报告
主持单位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
课题题目
北京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研究调研报告
获奖奖项
荣获一等奖
北京市生态系统综合评估
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大背景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的新要求下,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全面审视现实生态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基于问题、面向实施、瞄准目标,从“共轭生态”视角出发探索高密度城市化地区生态修复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北京国土空间生态特征
1、生态区位条件: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北京市位于“京津冀北部水源涵养重要区”和“太行山区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重要区”两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北京也是联系环首都生态屏障带与东部环渤海地区生态保护带的重要地带,燕山、太行山地区是阻断北京西北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沙漠化向首都地区侵袭的天然屏障。
2、自然资源本底:北京市域总面积16410平方公里,其中现状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用地面积约12827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78%。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并间有温性针叶林分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境内有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和蓟运河五大水系,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河流425条,均属海河流域。山区生态本底和资源禀赋较高,是首都重要的生态源地和生态屏障,也是保障首都安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关键区域。
北京市森林分布图
北京市河流水系图
北京市固体矿产地分布图
北京市自然保护地图
◆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估
1、生态功能重要性:综合考虑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固碳等生态功能重要性、生态系统质量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等刚性管控区域,结合市域生态安全格局的三级管控体系,划定全市重要生态保护区域,总面积共计8536平方公里,约占市域国土总面积的52%,其中生态保护红线(含自然保护地)共4508平方公里,占生态保护区的53%,实现首都重要生态保护空间“双过半”。
北京市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图
2、生态系统类型变化:全市生态系统退化已经遏制,特别是总规实施以来,生态空间不断拓展,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是生态系统恢复和演替需要周期,现在还在恢复过程中,因此目前看来有些区域质量和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高值区图
3、生态系统质量变化:二十年间,北京市森林、灌丛和草地的质量提升区域主要集中在山区;生态系统质量降低的区域基本在浅山区与平原区交界处,该区域是受到人类干扰较多的地区,也是全市保护和开发矛盾最为尖锐的区域。2000-2010年,生态系统质量改善的面积增长最多,约5498.4平方公里的林灌草质量提升,还有部分的林灌质量下降,主要分布在浅山区与浅山平原交接区;2011-2020年,生态系统质量仍然是以整体改善为主,特别平原区生态系统质量提升较为明显。
北京市生态系统类型变化图
4、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平原东南部地区土壤保持功能有所降低,浅山区洪水调蓄、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功能有所下降。浅山区和平原区的四到六环之间,由于建设用地扩张,生态系统服务有所下降,通州西部、延庆等部分区域,随着林地面积和质量的提高,生态系统服务有一定增加。
2000-2020年生态系统质量动态变化图
2000-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动态变化图
北京生态修复工作成效与问题
◆成效分析
绿色生态空间大幅拓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惠民效应不断凸显,生态保护格局基本建立。
◆问题诊断
经综合评估和系统诊断,北京市当前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和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依然突出,生态保护和修复系统性相对不足,生态系统的质量和功能有待提升,耕地资源保护面临形势日趋严峻,城市韧性和人居生态品质待提高。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及类型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
依据全市3大空间(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自然本底和生态问题差异,以5类主导功能类型分析(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农业生产与人居环境建设)为基础,划定5个一级生态修复分区,进一步结合自然资源类型、生态系统受损退化程度的差异及生态保护修复目标等,细化为18个二级生态修复分区。通过区块为主、条块结合的方式,统筹生态修复单元内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类生态要素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簇分析图
北京市生态修复分区图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地区
生态保护重点地区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及其它生态系统质量高值区,占市域总面积46%,强化底线管控和保护保育。生态修复重点地区主要包括浅山区、平原区东南部地区等生态系统受损、退化及破坏的区域,占市域总面积22%,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修复。生态整治重点地区主要包括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及九大楔形绿地等结构性绿地中疏解腾退用地,占市域总面积2%,强化土地综合整治,以拆违建绿、疏解还绿为抓手,优化绿色空间结构。
◆生态修复类型、方式及优先序
生态修复类型:根据生态问题、生态功能及生态修复要素和目标的差异,将全市生态修复重点地区进一步细分为矿山修复、农田修复、城市绿地修复、水源涵养修复、水土流失修复、复合功能修复、洪涝高风险区修复、热岛高风险区修复、生态系统质量提升九种生态修复类型。
生态修复方式:按照生态系统退化程度及其与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的关系,将生态修复方式细分为自然恢复、辅助修复和生态重塑三种方式。
生态修复优先序:依据生态安全格局三级管控要求的差异,结合生态系统退损程度及修复潜力,明确生态修复的优先序,区分轻重缓急、坚持远近结合,合理部署各项生态修复任务。
生态修复方式图
北京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对策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强化顶层设计,筑牢首都生态安全屏障。
树立底线思维,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系。
◆构建多层级生态网络体系
通过河流水系、城市绿廊、重要动物栖息和迁徙通道等生态廊道串联山、林、田等生态斑块,构建多尺度镶嵌融合的生态网络体系,形成点线面结合、生态功能互为支撑的生态空间格局。以区域一体化保护为前提,构建“环首都-市域-平原区-中心城”多尺度镶嵌融合的生态网络体系,实现点、线、面、网生态修复的叠加效益。在大尺度上强化外围生态空间向城市内部的有机渗透,保证生态网络的连通性,在小尺度上优化蓝绿生态网络体系。
◆统筹全域全要素系统修复
推进生态空间生态修复,增强生态效能。推进农业空间生态修复,恢复田园景观。强化城镇空间生态修复,提升城市韧性。
◆推进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
将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相结合,通过生态+治理、利用型修复模式,促进多元主体参与,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以产业发展反哺生态修复。利用区域互补、产业互补、供需差异,推动错位发展,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外溢,畅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逐步构建以生态修复产业化、生态化产业为主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将生态赋能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文旅产业、交通设施改善等紧密结合,协同推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明确规划实施的具体路径
通过区块为主、条块结合的方式,整合各部门碎片化、分散化的修复工作,统筹部署8大重点生态修复工程,明确18个生态修复分区的主攻方向,并进一步细化分解为39条具体行动计划,压实主体责任,明晰修复时序,为规划实施提供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建立上下联动的资金保障体系,加强地方财政投入保障,确保财政资金投入与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目标任务相适应。建立监测、评估、管控、考核等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适应性监管体系。
整理:徐永涛
审校:于化云
编排:徐慧琼
学习的平台 交流的平台 互动的平台
欢迎积极投稿
敬请关注公众号
微信号:bjghxh
联系方式:68016202、68029683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七剧场路3号
邮箱:bjghxh@163.com
关键词:
上一篇: 每日热闻!CthulhuVirtualPet官网在哪下载 最新官方下载安装地址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阅读
2023-04-23
2023-04-23
2023-04-23
2023-04-23
2023-04-23
2023-04-23
2023-04-23
2023-04-23
2023-04-22
2023-04-22
2023-04-22
2023-04-22
2023-04-22
2023-04-22
2023-04-22
2023-04-22
2023-04-22
2023-04-22
2023-04-22
2023-04-22
2023-04-22
2023-04-22
2023-04-22
2023-04-22
2023-04-22
2023-04-22
2023-04-22
2023-04-22
2023-04-22
2023-04-22
2021-12-02
2021-12-02
2021-12-02
202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