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在700多年前的某天,猫猫石车路沟旁的碗窑里,一只普通的青花碗和它的同伴们刚刚经历过烈火煅烧,一个个原本泥黑的身体都变成了灰白的釉面,靛蓝色的花纹将他们一个个修饰的格外秀美,像被精心打扮即将出嫁的新娘。
外面断断续续地传来声音将它从睡梦中惊醒……
忆我窑神,供奉有三:
(资料图)
土山大王,其名曰舜;人文始祖,上古名君;竹书有载,陶于河滨;汲取灵水,捡石采壤;抟土成器,揖别洪荒。
伯灵仙翁,灵犀点通;捏拉脱刻,塑雕镂空;三十六器,七十二工;丽其釉药,浑然天成;造化开物,技艺见精。
金火圣母,其名艳红;父祖烧窑,火侯难调;十窑九毁,不得其道;艳红悯父,以身殉窑;红光闪过,器成彩耀;义感天地,始有好兆。……
今拜窑神,恩德难忘;保我窑业,蒸蒸日上;佑我窑民,万世永康。
……
这是村里先生带着一众人焚香叩拜,口中不断传出祭祀窑神的祭词。
村里的随着一声“礼成,开窑!”响起,随着一块块封火砖被窑工拆除,一缕阳光随着照进窑口,徐徐凉风也随之飘进,让它忍不住舒展着自己的身体,随着“咔嚓”一声,它为之一颤,碗沿边随之出现了一条裂痕,紧接着周边“咔嚓”在窑洞里四散开来……
当最后一块砖搬去时,各个窑口都伸进了几颗脑袋,用期盼的眼神观察着它们。这是窑工们一月多汗水,一月多的期盼……
“成了!成了!这眼成了!”“哎呀,这里塌了些,可惜了!”“唉,这里裂了好多!”窑工们惊呼与叹息此起彼伏,让周围一众人的心紧紧地揪着,哪怕在远远地方站着的婆姨和孩子们都在紧张地张望窑边的动静。
进窑的窑工已经热得感受不到外面已经转凉的天气,脱得只剩下一件汗衫,互相配合着,将一摞摞略显灰白的青花碗抬出来,不一会的工夫,便摆满了窑边的斜坡空地,像一个个瓷实白嫩的娃娃,斜靠在杂草上、土堆旁。
“这次烧得还是不错,就是窑开得有些急了,至少还要冷半天的窑,你看这些,几乎都是冷风进去后裂开的,咱们以后要吸取经验教训,把烧坏的扔了吧!”一个年纪稍大的窑工狠狠地吸了最后一口烟,将烟锅在鞋底磕了磕,指挥着大伙继续干活去了。
就这样,一摞摞瑕疵碗碟、一个个破损的陶缸被窑工们依依不舍地扔在了窑旁边,带有瑕疵残破的身躯再一次与先前出窑被遗弃的陶渣瓷片撞击在一起,破裂开来,飞向窑边的草丛里、泥土里。刚开始,这只碗沿的裂了一道痕的青花碗也被一个年轻窑工挑出来放到了一边,寻思着或许拿回家还能勉强使用。但随着出窑的碗越来越多,这个年轻的窑工就再也看不上被挑选出来的碗,顺手仍在了一旁的草丛里,小草柔嫩的身体为它延缓了落地的力量,被反扣在地上完整的保存下来,紧接着又是一阵哗啦啦的声音,无数同伴的碎片压在了它的身上,刚开始,它还能看见忙碌的窑工装窑、烧窑、出窑,再接着就有因各种瑕疵被抛弃的碗碟、瓦罐不断地堆压在它的身上,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碎片越堆越高,其间还夹杂着泥土。慢慢地它看不见窑工的身影了,只能听到他们高兴的吆喝声,失望的叹息声……随着堆积的碎片越来越多,外面的声音也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直到再也听不见了,它沉寂在一片漆黑夜里。
随后的日子里,这只青花碗原本的裂纹禁不住风雨日月的热情与执着,慢慢接受了来自泥土的洗礼与同化,固有的青花白中渐渐的带上了泥土的气息与杂质,小草在它身边生根发芽枯萎,再发芽枯萎……周而复始,寒来暑往,岁月交替,它疲倦的沉睡下去,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够醒来,或许,一睡便将是千年。
千百年后的一天,一阵嘈杂声再次把他从梦中警醒,刺眼的阳光再次照到它的身上,它反复又回忆起在窑洞里的日子了。“根据村里老人介绍说,这里是元代时期的碗窑,它也是龙窑的一种,主要烧制青花碗碟,根据那个时代的特征,碗底没有抠脚基本是平底,且烧制方式是采取支钉方式,这里应该会有相对完整的青花碗,在发掘的时候大家注意动作,尽量轻一点慢一点!”一个头发花白带着老花镜的老人交待周边的工作人员。
“刘老师,这里发现发现一只,请过来看下!”蹲在它身边一个年轻的小伙大声叫到。紧接着,一群人围着它,用小铲把它周边的泥土慢慢刮去,再用刷子轻轻地扫去附在它身上的杂质,小心翼翼的拿起来,捧在手里仔细端详。千百年来,它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被珍惜的温暖。一旁的工作人员立即取来盒子,小心翼翼的将它装起来放到平整的地方,过程就像医生对待刚出生的婴儿一样。
“根据我的经验,初步判断,这或许是元朝时期的青花碗”
“我也这么认为,这应该是元青花,你看这胎体,看着纹路,太漂亮了!看这……”
不知过了多久,这只青花碗被摆放到了潦浒陶瓷博物馆正中间的位置,供游客参观。下面还配置了铭牌:
“元青花碗,出土于潦浒大村车路沟元代碗窑遗址处,距今约700年。青花碗是用钴土矿绘制图案,表面施于本地青釉,采用支钉叠层烧制,胎质较为疏松,做工粗糙,釉色清灰,青花呈色深沉,装饰以白底蓝花为主,少数饰于阴鱼、阳鱼、花卉等浮雕图案,青花图案有缠枝花卉、莲花、牡丹、云纹等,抽象粗狂,俭朴生动,具有典型的云南元代青花瓷特征。”
图文:朱绍雄
责编:段琼会 张娜莲
审核:代石全
关键词:
上一篇: 敕勒川:一起踏上一场伊利品质溯源之旅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阅读
2023-07-04
2023-07-04
2023-07-04
2023-07-04
2023-07-04
2023-07-04
2023-07-04
2023-07-04
2023-07-04
2023-07-04
2023-07-04
2023-07-04
2023-07-04
2023-07-04
2023-07-04
2023-07-04
2023-07-04
2023-07-04
2023-07-04
2023-07-04
2023-07-03
2023-07-03
2023-07-03
2023-07-03
2023-07-03
2023-07-03
2023-07-03
2023-07-03
2023-07-03
2023-07-03
2021-12-02
2021-12-02
2021-12-02
2021-12-02